在我们学院里,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凭借着格物以致知的精神,卓越的努力、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荣获大工赛国赛银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工业设计一流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学科竞赛。其以参赛院校众多、比赛竞争激烈、参赛流程复杂著称,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32个分赛区的近4万件报名作品、共有1412件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339件作品晋级全国终评。颜丽娟团队的作品以独到的用户洞察、优秀的创意表达、完美的作品呈现,在丛中脱颖而出荣获国赛银奖。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2021级颜丽娟、薛炜麟、王晨灿、应雅佳学生设计团队所设计的“情绪映射——智能可穿戴设备”作品,在202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
颜丽娟 薛炜麟 王晨 应雅佳
Q1:从比赛初评,复评到终评这一路走来,请问你认为自身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跨学科的思维,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审美素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软件技能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了解到了关于心理学,服装设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促进了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对慢性病年轻化的背景和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年轻人当下面临的压力状况与如何去解决此类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让我们关注到了更多的弱势群体对设计的需求,认识到做一名设计师为大众,特别是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带给设计的创新驱动力。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进行技术的迁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设计展示方式,还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Q2:您和您的团队有没有在比赛中遇到突发状况或者瓶颈,是如何克服的呢?
在创造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瓶颈在于前期课题的敲定,在这一期间里交流也成为了我们最突出的问题, 因为我们想要寻找一个新颖的选题,但是我们的想法有很多,并且对选题的解法有很多,灵感出现的时候都是非常基础且抽象的,因此我们自身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彼此无法理解的状况,所以当什么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我们的设计选题以及逻辑思维上的梳理,当我们彼此的逻辑都疏通的时候,我们只接下来做的工作就非常的流畅了。不仅如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很多我们没有涉及过的新领域,例如服装的造型,建模以及服装的制作,这些都是我们鲜有涉及过的新领域。而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和寻求他人的建议。
Q3: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难免会有压力和负面情绪,请问您自身是如何调节的?
其实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因为我们彼此之间都有沟通,如果累了就会去吃一顿好吃的放松放松,如果说压力的话,主要存在于一些技术问题,因为我们这次作品的建模,学习了一个全新的软件,因此没有太大把握,在这一阶段确实存在了一些压力,但最终也是在不懈的坚持下做出了比较完善的作品。
Q4:您在参加比赛前做了哪些准备,对于学弟学妹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参赛相关建议?
在我们看来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是一个注重创新想法,实用功能和可落地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比赛,并且依照他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发现他愈发注重题材和想法的新颖性,解决办法的可行性。因此大家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可以多去关注时事热点以及当前的国家政策,多关注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技术,充分考虑到设计在社会中的协调作用,在设计的阶段中,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多去询问和交流,不要闭门造车,多关注身边的大小事,我在这个过程中,说不定就会迸发出意料之外的灵感与启发。设计表现上既要具备理性思考所打下的作品基体,又要有感性认识去丰富作品内涵。
Q5:请问是什么给您带来了参赛的动力?
因为,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是我们工业设计专业含金量相当高的一个比赛,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具有前瞻性和社会意义,还要具备一定可行性与合理性,并且比赛流程相比别的比赛更为复杂,需要参赛者制作实体模型和相应视频去阐述产品,因此获奖率也比较低,是非常有分量的比赛,因此我们参加这个比赛是有抱着检验自身设计能力的想法的,同时也是属于我们自己对当前设计趋势的一次摸索。
Q6:在比赛过程中,您认为指导老师对您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何铭锋老师和IDL格物致知实验室给予了我们参与竞赛和企业项目的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卡蛙科技林文杰师兄对我们设计思维的影响与启发,以及比赛期间徐明芳老师对我们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思路,而且还给予了我们跨学科知识的指导,使我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作品的设计。其中最大的帮助就是,何铭锋老师一直在为我们提供优化的建议,并且全力支持我们参加大工赛,在赛期间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动力,而徐明芳老师也给我们传授了很多关于心理学科的知识指导,才使得我们的作品有大量的理论支持。
Q7:备赛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经历?
最难忘的时刻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我们敲定年轻人压力问题的选题时,获得了各个老师的认可,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重大问题。而第二个则是,在我们制作完展板时,看到满满的工作量和具有视觉表现力的作品,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人为一个多月的打磨是完全值得的。
指导老师采访环节
何老师,您身为指导老师,您的学生身上有哪些品质是最让您骄傲的?
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如果没有坚持,这个作品就仅仅只是一个课程作业了,没有后续的迭代和产出,包括后面参赛做模型,做视频,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其次就是专注,只有坚持专注地完成这个作品,才能有所收获,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而第三个,就是兴趣,我们做任何事都讲究兴趣驱动,也正是因为我们有热情,有兴趣,才能使得我们实验室在一年内获得上百项省级以上得获奖,而他们也在这一年内也获得了几十项
根据您对比赛的理解,你认为参赛作品的哪些特点是最能吸引裁判的?
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很多比赛的评委,我自然会比较了解,首先比赛首要关注的就是画面的整体冲击力,简单来说就是颜值,你需要把你作品的故事讲好,并且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如果表达不够明确,就会让人觉得很不专业。而第二点就是要有话题性,这一次的作品就是关注于当代年轻人的健康发展问题而展开的,这也是当今社会全面所关注的一个话题,是极具社会意义的,当然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探索了相关科技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意向构建,没有真切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作品的厚度就是不够的。我们最近几年也都一直在围绕大健康的角度上让同学们去产出一些新的想法,因为在这个热点话题之下,大家都会有产生共鸣,因此也更愿意去探索,也更容易被大众认可。
他们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努力、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